預制菜企業頻頻獲得融資,各大餐企也紛紛推出預制菜產品,讓預制菜的討論熱度在今年被推上高潮。看上去,預制菜像是餐企、餐飲食品化的拓展,但背后牽涉的其實是整條生產產業鏈,甚至是整個餐飲生態。
△圖片來源:珍味小梅園官網
No.
01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No.
02
預制菜并非新興事物,
而是“翻紅”
No.
03
而在這些升級中,不無餐飲標準化、餐飲食品化的功勞。
標準化需求推動中央工廠、冷鏈、半成品菜發展
從餐飲連鎖化成為餐飲主流以來,為了實現標準化、提高效率、穩定品質,中央工廠、冷鏈、調料包等餐飲后端產業蓬勃發展,從技術到產能、配送都得到了長足進步,足以支撐大量多批次的小分裝產品,為預制菜的C端供給提供了充分的后端保障。
從2013-2018年,有數據顯示僅冷庫庫容就幾乎翻倍,冷鏈運輸車輛翻了4倍多,2018年之后必然還有更大增長。
就目前而言,大部分餐飲品類,即使復雜如中餐小炒,都已經能被切割成葷/素食材、半成品、預調味食材、凍品、調味包等諸多細小板塊,分別進行模塊化生產,在門店進行“組裝”,而這其中的每一步,都能單獨衍生出直接向C端供給的產品。
隨著餐飲標準化的推進,去廚師化成為必然,這背后就是操作的簡化和流程化,既然不需要專業廚師,那很多人都能完成最后的烹飪工序,將餐飲門店轉移到消費者自己的家,也就成了這兩年迅速躥紅的即烹、即配的“新預制菜”。
葷/素食材面向C端就是凈菜;預調味食材就是商超中諸多腌制肉類;半成品對應預切配產品;調味包就是各種火鍋底料、炒菜料包;供給快餐類門店的菜包換個包裝就是現在的方便米飯、自熱火鍋……
這自然讓占有生產、渠道優勢的食品企業按捺不住,雙匯、新希望、安井、王家渡等企業紛紛出手。
作為全球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,近兩年雙匯一直在預制菜領域十分活躍,相繼推出“雙匯快廚”“雙匯尚菜館”等預制菜產品上市招商,并和湖南新聰廚食品簽訂戰略合作,號稱發力預制菜市場;新希望則通過“小酥肉”這一個單品,在預制菜領域風生水起,并開始加碼新預制菜;速凍火鍋料龍頭的安井食品也在2020年11月推出“凍品先生”品牌,定位餐飲市場中央廚房,以輕資產模式整合上游中小食材廠家,研發生產預制菜和火鍋周邊食材……
△圖片來源:新希望旗下美好食品官方微博
餐企仍是預制菜主要供給方向
但總體而言,剛起步的預制菜C端市場還較小,餐企仍是主要的預制菜供給方向。
對現在的餐企而言,對預制菜的需求不僅來源于標準化的要求,還在于跟隨社會不斷提升的效率要求。
以目前幾乎是餐企標配的外賣這一個板塊為例,大部分外賣平臺已在效率壓力下,將送餐時間壓縮到30分鐘以內,留給餐企的時間也就只有十幾分鐘,要在這個超短時間內出餐,預制菜就成為越來越多商戶的選擇。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同時,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,也讓餐企開始傾向節省時間、人力、空間成本的預制菜,一方面多元化的預制菜不僅能提供豐富的菜品組合,并保證口味穩定,另一方面還能減少后廚人員、空間需求,提高出菜速度,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,食材、人力成本在餐飲成本結構中占比超過60%。
No.
04
小龍坎從疫情后不久就推出了自熱火鍋;
海底撈則在自熱火鍋之外,通過旗下“開飯了”品牌推出只需烹飪5分鐘的十余款方便菜肴,北京地區24小時配送到家;
西貝不僅有加熱即食的蒙古大骨頭、羊蝎子等,還有“賈國龍功夫菜”的200余家門店,消費者既可以在店內購買后加熱食用,也可通過線上渠道購買配送到家;
肯德基也有螺螄粉、炒飯等10個半成品菜,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;
廣州酒家則憑借多年月餅銷售的生產、渠道經驗,在最初盆菜、年夜飯的基礎上,推出“大廚駕到”系列預制菜品;
思念通過旗下主營預制菜、快手菜的“愛燒飯”三餐生活超市,從速凍市場進軍到了線下、餐飲戰場……
No.
05
No.
06
但當這些產品進入千家萬戶的廚房,從改變國人的在外就餐,到試圖進一步深入到國人居家飲食,營養、健康問題必然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,畢竟消費者本身很難去鑒定買回來的產品,是否真的沒有問題。